中新網(wǎng)昆明8月11日電 (記者 胡遠航)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縣蘭茂箐的山溝溝里,藏著一個魚文化主題博物館“中國魚文化院”,成為不少愛魚人的心頭好。近日,記者走進這個小有名氣的民間博物館,探尋背后的故事。
該館由從事抗浪魚種源保護工作20余年的養(yǎng)魚人殷樹茂籌建,以史料+實物+趣味互動的形式,分為“魚的起源與演化”“魚文化的歷史變遷”“多彩的魚文化”“古代的漁業(yè)發(fā)展”“保護魚資源傳承魚文化”五大板塊,展現(xiàn)了中國豐富多彩的魚文化及魚種資源。
從五大古魚類到云南六大名魚,從“考古學里的魚”到“文學藝術里的魚”“哲學里的魚”,從食魚文化、觀魚文化、垂釣文化到魚藥文化……走進中國魚文化院,仿佛穿梭在魚文化的歷史長河中。
“魚,在中國人的生活中,是一種食物,更是一種文化意象!币髽涿榻B稱,在中國文化中,魚不僅是原始圖騰之一,出現(xiàn)在各種古器皿及老莊思想中;還泛化為祥瑞的化身,廣泛出現(xiàn)在文學藝術及年畫、剪紙、燈籠等民間藝術中。
不過,殷樹茂籌建魚文化院,不單是為了展示魚文化,更為了保護本土魚種。院內展示的云南古魚類發(fā)現(xiàn)地圖及撫仙湖抗浪魚、滇池金線鲃、江川大頭鯉、大理弓魚等眾多名魚活體,充分展現(xiàn)云南魚類的豐富性與多樣性。
考古資料顯示,云南,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魚類起源地之一。早在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期,就有被稱為“天下第一魚”的昆明魚等眾多古魚類生活在這里。時至今日,彩云之南仍有淡水魚類629種,約占中國淡水魚類的四成,居中國之首。其中土著種594種。
但文化院展示的資料顯示,目前,云南處于滅絕、極危、瀕危和易危四個受威脅等級的土著魚類達138種,占云南特有種的50.7%。殷樹茂深耕20余年的抗浪魚是中國最大深水型淡水湖泊撫仙湖特有的魚種,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就一度因環(huán)境污染、過度捕撈、外來物種入侵等原因,瀕臨滅絕。即便到現(xiàn)在已實現(xiàn)人工馴養(yǎng)、繁育與就地保護,并開始遷地保護,但離野生種群恢復尚有很長的距離。
近年來,殷樹茂積極響應政府部門號召,累計孵化投放500余萬尾優(yōu)質抗浪魚種苗重回撫仙湖。
“保護魚類既是保護水生態(tài),也是保護生物多樣性,更是保護地方魚文化!蓖ㄟ^魚文化院的展示,殷樹茂表達一個愛魚人的心愿:“希望有一天能重現(xiàn)《抗浪魚賦》里‘聚類攜群,盡相盤結,紛紛無窮,紜紜不竭’的場景。”(完)